.資料簡介--竹塹北門鄭利源號古契書

竹鄭華生先生典藏的「竹塹北門鄭利源號古契書」共計368件,資料之年代起自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迄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是鄭用謨在新竹地區發跡創「鄭利源號」,事業騰達,傳四男鄭如磻經營「利源號」,父子兩人遺留的相關古契書。鄭用謨字武力,號訓庭,又號武略、文略、文謨、文韜等,鄭用謨後人以「利源」為家號,並慣稱其為「武力祖」。
鄭家先人早年因避烽火,遷居浯江(金門),傳至鄭武力時為第五代。鄭武力二十二歲遭逢母喪,之後播遷抵臺,抵臺之初身無分文,以鬻柴維生。一日巧遇渡臺已有三十年的堂叔鄭崇和(進士鄭用錫之父),其後甚受鄭崇和的賞識與提攜,並由其處借得銀五百兩,繼而創設「鄭利源」商號,事業發展至擁船隊從事海口貿易,以及開設直接銷售的專賣店。鄭用謨經營「利源」時期,利源內共發展出「陞記」、「力記」、「錦記」、「文記」、「祥記」、「洽記」、「永記」等分店,並創公號「永裕」,且與堂叔崇科(拔貢鄭用鑑之父)合股創設「鄭振記」。
本批「竹塹北門鄭利源號古契書」,包含幾乎是臺灣舊社會的所有種類之契字文書,例如借地、借銀、?墾、土地買賣、墾約、隘務、風水(墓地)買賣、典借、賣子、鬮書、字據、手摺、租谷紀錄等各類契字,提供瞭解認識不同種類的古契書之內涵。其中除了包括「鄭利源」購置土地及拓墾活動之紀錄外,也包含其購置桅船之記錄,以及經營家業的各種相關契書如股東、鬮書等各類文件。其重要之史料價值與特色包括:

  • 為具有獨一性之歷史文書,甚具史料價值:新竹北門鄭家過去家族事業輝煌,被譽為望族,然有關其家族發展史之史料稀少。該批古契書資料,可幫助研究者勾勒出確實清楚的鄭家發展軌跡。
  • 為難得的家族史料,能提供歷史研究之線索:該批古契書除鄭利源家族人身契、鬮書之外,尚包含有關新竹北門鄭家長房第五世的鄭用謨(武力)、四房第四世的鄭崇和、五房第四世鄭崇科共同合作發展之紀錄。
  • 提供中港社區部分土地經營者的更替及該地區開墾沿革的相關史料:此批古契書包含鄭用謨購置?水港、中港附近田產的前手契,其中多件中港社給墾批及杜賣契,提供該地區經營開墾沿革之史料。
  • 提供新竹橫山地區開墾的史料:墾戶金全興對新竹橫山地區之開墾,極具關鍵性;從該批古契書中,可以得知金全興開墾時之詳細情形,有助於地方史誌之探源研究。
  • 提供郊商經營情形之研究史料:該批古契書中,包含報價單、借銀單等,提供研究瞭解清朝新竹地區郊商之經營。其中的借銀還包括官方、民間等不同身份者,亦足供學者據此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 完整呈現土地拓墾的各有關面相:本批古文書有關土地開墾買賣之件,具實呈現出土地拓墾的各有關面相,包括土地性質、佃農與?耕情形、農具牛隻與種子備用、開陂鑿圳之狀況等。此外,亦反應出當年戮力拓墾土地者的土地經營模式,例如漢人自原擁有土地的業戶購得土地後,如何?耕、賣卻等;提供比較瞭解業主與漢人土地經營模式之異同及經營力之強弱。
      「竹塹北門鄭利源號古契書」是鄭氏家族產業發展與經營的完整縮影,記錄了鄭氏祖先的奮鬥史;是臺灣歷史上的重要史料。鄭家視該批古契書資料為傳家之寶,妥善存藏於馬口鐵特製的鐵盒之中,代代相傳。傳至鄭華生先生之母,亦敬謹守護:每次搬家,甚至二次大戰為避空襲而搬家,都盒不離身。再傳至鄭華生之妻亦然。鄭華生先生因任教於新竹清華大學,忙於教學研究,無暇多顧此一鐵盒。至1971年搬家之際,方打開一探究竟。其因感於先人創業維艱,敬謹地將脆弱文件裱褙加固,鄭華生之子鄭炯輝先生亦接續維護;其對先人之敬重,溢於言表。鄭家父子珍藏家傳古契書,本館承其雅意進行該珍貴資料之數位化,公諸學界研究利用。該批史料之價值,將因史學研究利用而發揚。鄭家無私之心,值得感念,特別一記之。
       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簡稱臺史所)收藏有鄭家相關古契之抄本或影本,本校典藏之《淡新檔案》中亦有多件鄭家史料。國史?臺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檔案中典藏有日據時期《鄭永裕鬮書》抄本,以及鄭家其他房派多種不同契書之抄本,包括土地登記、分管、杜賣盡根契、墾約與隘務等各類文件抄本;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收藏有《鄭崇科鬮書》、《鄭益愷鬮書》、《鄭如蘭遺囑》、《吳振利‧金廣福‧鄭振記同立合約書》等影本。因此,如欲完整利用鄭家古契書進行研究,除了本館提供之《竹塹北門鄭利源號古契書》與《淡新檔案》之外,需再利用中央研究院臺史所之典藏、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之臺總督府檔案等。
      本館透過合作數位化計畫,將臺灣北部、南部、及新竹的古契書加以整理,加上本館典藏的與臺灣中部開拓關係密切的《岸裡大社文書》,使本館有關臺灣各地的古契書之蒐集,更見完整性。透過本館數位化的努力,原本靜態典藏、學者難窺究竟的寶貴資料,得以嶄新的面貌呈現並流傳,可說是文化寶藏的重生,相信對臺灣各地地權之異動及相關人文與社會現象之學術研究,深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