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本計畫進行數位化的古契書來源包括(一)鄭華生先生所收藏之「竹塹北門鄭利源號古契書」;(二)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典藏臺灣北部相關的古契書;(三)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臺灣南部古契書三部分。
臺灣大學圖書館繼完成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與文化建設委員會合作的較大宗的古文書《岸裡大社文書》之數位化計畫後,以此計畫,收集散置各地的古契書資料。俟本次計畫中的各部分古契書一併數位化完成後,則有關臺灣北部、中部、南部之早期住民相關古契書之蒐集,可更近於完備。

 鄭華生先生為新竹地區望族鄭氏後代,所收藏之「竹塹北門鄭利源號古契書」乃清代新竹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演變之重要史料,為研究北臺灣土地開發史不可或缺之文獻。但此前因其為個人收藏,學者無緣利用此珍貴史料。本館以此計畫將之數位化並上傳國家文化資料庫,將可為研究學者開啟利用私藏古文書之管道。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典藏古契書等珍貴資料,然因資料文件尺寸偏大,提供閱覽不易,使珍貴資料之推廣利用,受到侷限。由於現在網路資訊技術漸趨成熟,國內的資訊環境亦漸臻完備,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擬透過數位化,將資料建置為可供大眾使用之資料庫。然避免機構間就同種資料重複進行數位化及購置設備而造成浪費,是臺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的基本考量。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有臺灣南部相關古契書、且於數位化古契書與大圖文件方面均已具成熟實務經驗,因此,乃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在與文化建設委員會的合作計畫中,執行其典藏古文書的數位化工作。

 本計畫所將進行的工作項目包括影像數位化、全文打字建檔、詮釋資料(Metadata)建檔、以及網頁建置等工作。俟全部工作完成,將上傳「國家文化資料庫」,使珍貴的史料,得以為學界研究利用,裨益本土研究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