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
|||||||
什麼是臺灣堡圖 堡圖也是一種地形圖,其內容不僅如地形圖一般,以水平曲線詳細描繪地表的高低起伏,更以各種符號和文字註記,盡量保留 庄圖(地籍圖)上的地物。 臺大圖書館所典藏的「臺灣堡圖」原圖,係明治三十七年(西元1904年)調製、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訂正,並於1922年由臺 灣日日新報社印製出版,共計411張。 「臺灣堡圖」是日本殖民地政府自明治三十一年(西元1898年)九月起實施臺灣土地調查事業的成果之一,該事業的具體目的是 在調製土地臺帳(地籍清冊)和地圖(原圖、庄圖和堡圖)以釐清土地權利,區分土地地目和等則,以及詳細查明地形。 「臺灣堡圖」不但呈現出百年前臺灣各地之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觀,也包含當時土地利用、聚落發展等詳實而完整的人文資訊 ,正是日治初期對臺灣深入了解,經營管理的重要工具。 堡圖與地形圖
臺灣堡圖也是一種地形圖,但是臺灣堡圖的內容不僅如地形圖一般,以水平曲線詳細描繪地表的高低起伏,更以各種符號和文
字註記,盡量保留庄圖(地籍圖)上的地物。 堡圖的製作基本上亦須依賴三角測量、水準測量和圖根測量來維持圖內地貌和各種地物相對位置、距離和高度的正確性,並保 持各圖幅之間精密接合。 臺灣堡圖的歷史由來 1.清末: 清朝時期在臺灣設置的自治區,主要以「堡」為單位,「堡」之下為「庄」,但是不論是「堡」還是「庄」,大部份只有模糊 範圍,而無明確空間界線,一般所指的庄或堡都是聚落或村落而非行政區域,直到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劉銘傳實施土地清 丈,才為「堡」和「庄」釐定出較為明確的區域範圍和界線。土地清丈後的臺灣自治行政區域體系,不但成為日後日本殖民政 府實施土地調查時的基本調查和測圖單位,而「以圖統地」的理念亦同時為日殖民政府所吸收。 劉銘傳的土地清丈,始於光緒十二年四月在臺北和臺南設立清賦局,在各縣廳設置分局。同年七月六日發布「著手清丈章程」 ,正式實施丈量。各班清丈委員於實地調查和丈量時,應調製三種地圖,即庄圖、區圖(或稱總圖)和散圖。 經實地丈量的每坵田園,皆一一繪成細圖,是為散圖。以田園所在地的地形即山河、道路、溝渠等為界,將若干坵田園集合成 一區域,繪成一圖,是為區圖。集合庄內各區,繪一全圖,是為庄圖。庄圖中的分區,區圖的分坵,以及個別的散圖皆編定字 號。此三圖,於每庄丈量結束後,即送呈縣局;由縣局集合堡中各庄庄圖製成堡圖,以及集合縣內各堡堡圖製成縣圖。
由於上述各圖僅有散圖是經實地丈量調製而成,其餘皆非按照測量的結果而加以連接,故皆屬概略繪成的草圖或示意圖。這種 圖,並非一般實測的地形圖,只是一種顯示堡內各庄大致位置的簡略地圖,其功能主要在作為檢索查閱土地帳冊中散圖所在之 用。雖然上述地圖的製作過程相當粗糙,但是劉銘傳的清丈事業,能夠採用「以圖統地」的方法,來管理臺灣的土地,在地籍 整理和土地制度史上的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日治時代: 日殖民政府自明治三十一年(西元1898年)九月開始實施臺灣土地調查事業,調查時係以劉銘傳的清丈區域為準,若遇有不清、 變更、相同或混淆,則以地形或慣例調整。此次調整後的自治行政區域,不僅成為土地調查區域單位、地籍圖和土地臺帳(地 籍清冊)調製單位,更成為戶口編查和統計單位、保甲編制單位和國勢調查單位等,沿用至日本戰敗為止。 明治三十六年(西元1903年)開始堡圖測量的實地作業,並進行縮圖、實地踏查和補足測量(即碎部測量),並在明治三十七年 (西元1904年)十一月十一日完成測量;在明治三十七年十二月左右完成調製的堡圖原圖交由株式會社東京築地活版製造所製版 印刷;明治三十九年(西元1906年)八月五日由臺灣日日新報出版發行。至第八任臺灣總督田建治郎進行行政區改革,將原地名 中的俗字改正,並以兩個字為新街庄區地名原則,堡圖遂於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進行訂正,即為現存堡圖模樣。 原圖應有466張,但製版時又將花瓶嶼、棉花嶼和彭佳嶼三幅原圖合併一張;另外又有一些地區,由於涵蓋面積極少且全屬潮 間帶,或全屬山地,只有數條水平曲線通過,故減少為458張。印刷完成後,其中有56幅屬於要港或要塞地帶禁圖,列為管制 ,因此最初對外發行只有402幅。直至後來九一八事變,地形圖開始管制,臺灣堡圖自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起不再發行,且 日本政府增加了一些海岸地形為要塞地,又有25幅遭到管制,因此現今保有之臺灣堡圖為385幅及一張一覽圖。 臺灣堡圖的內容概要 臺灣堡圖的圖繪面積包括當時全部的普通行政區,共1,222方里(1方里等於14.423方公里),以及番界345方里,共計1,567方里 ,約佔臺灣總面積2,332方里的67.20%,依據測量調製成466張堡圖原圖(含一覽圖一張)。每張原圖圖幅涵蓋經度六分、緯度四 分,面積4.32方里(約66.63方公里)。 臺灣堡圖的用途 由於時代背景,以及其將地形圖及行政區合併的特性,「臺灣堡圖」不但呈現出百年前臺灣各地之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觀,也 包含當時土地利用、聚落等發展等詳實而完整的人文資訊,正是日治初期對於臺灣深入了解、經營管理的重要工具;而臺灣社 會的現代化基礎,也可說是在這套圖上建立起來;因此「臺灣堡圖」可以作為研究臺灣文化歷史的重要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