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溪本流,由大霸尖山發源,全河系流路,受地質構造影響, 呈格子型河系,並有顯著的穿入曲流,河階亦甚發達,尤其 中油及上游部,穿入作用比較深刻,河階地發達,河階之比高亦較大。

  而整個大漢溪流域之源流,乃大霸尖山附近之塔克金溪,匯合薩喀雅尖溪成為馬里闊丸溪, 再會高干溪成為大漢溪,蜿蜒北流至羅浮附近,再轉溪流進石門水庫費為,於石門折向北北 東流,經大溪至二甲九、三峽鳶山麓分為二支:一至二甲九,鶯歌南靖厝,進入臺北盆地柑 園、山子腳、三塊厝、沛舍陂、板橋下溪州;一至三峽納三峽溪、橫溪後進入臺北盆地,經土城再 分為兩支:

   一經員林子,湳子至板橋,稱為員林子溝,或稱湳子溝;一經土城堀至板橋下溪州,與二甲九、沛舍陂支流匯合,流經沙 崙、臼子林,在番子園四股尾與湳子溝匯合,流經新莊、港仔嘴,於萬華再繪新店溪,稱為淡水河,全長135公里,流域 面積為1163平方公里,為淡水河三大河系中流域面積最廣且主流長度最長的支流。本河系流路大致成格子型或不規則之 樹枝型。但下游部樹林、土城間至鶯歌、三峽間一段則成「網狀流路」;此段埋積作用特著,流路之變遷亦甚,河床亦寬 大;惟鶯歌、三峽以上之上游部份,洪涵原狹小,而河階甚發達,其中又以大溪、角版山、高干等河階群最為顯著,流域1 沿線建有石門與鳶山兩水庫以供應海山與大桃園附近區域公共給水與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