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為淡水河的三大支流之一,發源於臺北縣平溪鄉石底林西邊,從臺北縣境平溪、瑞芳進入, 行經基隆市境南半暖暖、七堵,再進臺北縣從汐止附近入臺北市,其間流經南港、松山、內湖、中山、 大同、士林、北投之地,共達十三鄉鎮,流域可謂十分廣闊。全長約80公里,上游約30公里間, 呈東北東向,至三貂嶺附近忽然折向北與北北東;至五公里處瑞芳之東,又忽然轉為西南西之流路; 於廣闊之河床衷曲流約13.14公里,至八堵再轉向西,呈顯著之曲流,其流域面積約500平方公里, 沿線建有暖暖水庫、新山水庫、百拉卡水源地、鹿角坑水源地等以供應瑞芳、基隆都會、到汐 止與臺北市北部附近區域公共給水與灌溉用水。一路上紆迴曲流,彎彎曲曲,過劍潭,貫穿昔日八芝 蘭地區,於社子及附近蜿蜒匯入淡水河主流。整個基隆河流域其上游一帶多瀑布與峽谷地形,昔日沿 線並蘊藏了豐富的金礦與煤礦資源,其中又以十分寮瀑布、大華站至三貂嶺之間的壺穴地形、三貂嶺 至瑞芳間的峽谷地形、菁桐坑至三貂嶺的階地地形等最為顯著。

       九份與金瓜石的金礦開採、以及平溪與瑞芳的煤礦產業,均是早期基隆河上游最主要的礦業聚落 ,其餘上游河谷河階均狹窄,除這些大型礦業聚落分佈外,農業土地使用為主要的利用方式。而 中游一帶則以寬廣的河流階地、壺穴地形與深切曲流為主,其中又以暖暖的暖東峽谷、八堵至南港之 間的深切曲流、以及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地的寬廣河階地最為顯著,這些地方的河谷地形較 上游寬廣且變化較不大,又因,自早年即為重要交通運輸要道,致使土地利用方式也極為複雜, 目前則以鐵路、公路、倉儲、工業區、調度場、油庫、大型住宅社區等,幾佔河谷內可利用的平坦 地面積的大部分,尤其是八堵到汐止之間的寬廣大型河階地上。而下游則自由曲流非常豐富,沙洲 處處可見,蘆葦叢及茫茫鹹草雜生,其中內湖大陂是臺北古湖泊的遺跡、圓山附近是基隆河自由曲 流切斷丘陵尾閭所創造出的一個臨河眺望點﹔而關渡低濕地是臺北市附近最重要的水鳥棲息地,也 是整條淡水河河流地形系統中,河道物質能量竄流的緩衝地帶;此外,發源於臺北盆地北邊的丘陵 地,流經一小段平原之後,在關渡之前,匯入基隆河下游的各溪流,如貴子坑溪、南磺溪、雙溪則 因有許多覆蓋在沈積岩上的熔岩臺地或者火山丘,在山區的流路中,有多處急耑、瀑布,和溫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