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據台期間,地圖已不是如荷據時代為機密資料而被獨占,也不 是清代只為清廷管控地區的主要資料。一般的地圖,例如全島圖, 已經成為市場流通的商品,而精緻彩繪山水畫式的鳥瞰圖,更甚一 度成為爭相收藏的藝術品。其觀賞價值大於實用的價值。

         所謂鳥瞰圖,簡單的說就是今日我們所說的平面圖。 即繪圖者假設由某一高度的地方觀測地景,而後所繪製出來的地圖。 和現今平面圖不同的是,日治時代所繪製的鳥瞰圖是並非以視線垂直地面的方式 來觀測地景,而是以斜角的方式來觀察地物。 這樣的繪製方法,可使得鳥瞰圖更有立體感,對於地物的描繪更有真實感。

         日治時代的鳥瞰圖,大部分利用相當鮮豔的色彩 來繪製各種地貌,並對於地物的描繪都十分的精細: 可以在鳥瞰圖上看到高至千尺的山峰,也可觀察到平地上各種不同的建築物。 其對於建物與各種土地利用描繪的生動以及表現的多樣化,都是現今地圖較難表現的。 惟,大部分的圖雖有詳盡生動且引人注意的優點,但沒有較詳盡的比例尺與方位標誌,是最大的缺憾。


         繪畫的方式是使用山水繪製的方式,在藝術價值或是資 料蒐集上,都十分有價值。有趣的是,在如今流傳下來的多張鳥瞰 圖在地圖上朝日本的方向,繪上日本明顯的地標,例如富士山等。 對於表現日本對台的控制,與日本為母國的意像,十分明顯。 由於其對於各個描繪地點以及繪製年代的地物有詳盡的資料 所以這些日治時代的鳥瞰圖成為了現今研究台灣聚落發展與變遷 的重要史料之一。

         雖鳥瞰圖獨樹一格,但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對於台灣的管理與控制事 業,還是以全島的地形圖繪製才是重要的基礎,而主要由台灣總督 府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及陸地測量部控制。其中最為重要的台灣堡 圖,是台灣地形圖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並為殖民政府對於台灣土 地所有權制與土地稅收,治安管理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