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區的開發始於在乾隆年間,先民由景美沿著景美溪向上由開墾,到清嘉慶,道光年間漸成了一個小市鎮 , 再西邊設有萬盛,十五分,這兩個村莊。而在東邊沿河以木椿圍柵防原住民殺害居民,暫成部落,故有木柵庄、露里、 薛庄、內湖庄之產生,沿用甚久,此即為木柵命名的由來。

         在光緒初年設置台北府時,仍屬於淡水廳。後來日據時期就改劃歸於台北州文山郡,並隸屬於深坑莊的轄區, 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政府為了便於政令的推行和事實需要,就把深坑鄉畫為景美,木柵,深坑三個鄉鎮。

          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改隸台北市,分為木柵,景美兩區,後來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台北市行政區調整, 又將風景秀麗的景美和文教氣自濃厚的木柵合併為文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