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北投自古即以產硫而受到注意 硫磺是以前製造火藥的原料,大屯火山區是臺灣唯一的天然硫磺產地,因此三百多 年前,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就曾試圖採硫。西班牙文獻中也記載當時漢人曾與原住民 進行硫磺的交易:
漢人生意人用衣服珠石等與他們交換硫磺,
| |
郁永河的採硫法 西元1697年,郁永河奉清廷之命從福建來台,深入大 屯山區進行進行探勘硫磺並進行採煉。郁永河還 在他的紀行文《裨海紀遊》中紀錄了當時的鍊硫方法:
槌碎如粉,日曝極乾,鑊中先入油十餘觔,徐入 |
| |
![]() |
臺灣的最後一家煉硫工廠: 位於大屯山區大油坑的德記是臺灣的最後一家煉硫工廠,但德記也已於1987年步入 了歷史。目前陽明山 國家公園管理處已因安全上的顧慮將通往大油坑的道路封閉。 | |
當北投開始有溫泉… 清廷為防止人民私製火藥,曾一度封礦,使以採硫興北投發展受到挫折;1877年政 府設腦磺總局後,北投才漸漸形成市街。到了日本時代,北投因為溫泉而有了全新 的發展。 | ||
![]() 天狗庵創辦人平田源吉和他的孫子合影 |
打開北投溫泉史… 十九世紀末,北投地區有了新的發展---- 溫泉。1894年,德國籍商人奧里首先發現了溫泉;1896年日本商人平田源吉所創辦 的天狗庵旅舍則為 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日俄戰爭時,日本人在此設置陸軍療養所,將日本傷兵運送 來台療養。 | |
|
1913年,日本當局斥資七萬圓日幣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使得洗溫泉的享受更加 平民化。公共浴場的 落成更帶動了溫泉旅館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使得北投成為台北市近郊的著名溫泉 旅館區。 | |
![]() 日據時代的北投溫泉區 |
![]() 日據時代的北投溫泉區 | |
日本時代後期,北投溫泉區已漸漸變質為溫柔鄉,這樣的情形一直沿續到1980 年代。而近幾年來各 界人士積極地重塑北投地區的形象,1998年年底,由原北投公共浴場改建的北投溫 泉博物館正式對外開 放,使得北投溫泉有了重生的契機。 | ||
![]() 日本時代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
![]() 北投溫泉博物館 | |
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