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三萬年前,自桃園入海的大漢溪及基隆入海的基隆河改道流進台北盆地,匯合形成淡水河流域。

  距今五千年前左右,原本一片汪洋的台北盆地海水退去,陸地、沼澤、淡水河系自此成型。

  淡水河系是台灣第二大河川,三條主要支流(新店溪、大漢溪及基隆河)貫穿台北盆地,流域內人口聚居達五百萬人以上,工商業發達,是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新店溪、大漢溪及基隆河上游更是自來水水源,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污之河道,與居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

 
第一大支流:大漢溪
大漢溪為淡水河第一大支流,發源於品田山及大霸尖山之北麓,最上游為塔克金溪,匯合薩克雅尖溪後成為馬里滴丸溪,再會高干溪,成為大漢溪。大漢溪流至三峽鎮,有三峽河及橫溪川支流,均會合於右岸,進入台北盆地後與新店溪會合於江子翠。三峽河則發源於熊空山,西北曲折流入大漢溪長23公里,流域面積137公里,為大漢溪大支流。

淡水河支流:新店溪
 新店溪上游為南勢溪與北勢溪,北勢溪發源於棲蘭山,南勢溪發源於塔曼山、拳頭母山,均迂迥於山谷間,至新龜山而匯合。南勢溪共長四五公里,流域面積332平方公里;北勢溪長50公里,流域面積310平方公里。新店溪自新龜山附近會於安坑溪,又與鄰近景美溪會合。景美溪發玉桂嶺,後自木柵經過景美匯入新店溪,流域面積120平方公里,流長25.2公里。新店溪流過公館後即成為台北市的南界,到江子翠會入淡水河,在台北盆地內的長度約16公里。

淡水河支流:基隆河
基隆河發源於台北縣境之青桐山,自源頭至三貂嶺附近為上游,三貂嶺附近至南港附近為中游,南港附近以下為下游。基隆河由汐止附近進入台北盆地,本河流在台北盆地以內者長約34公里。

  大漢溪在江子翠會合新店溪後,成為淡水河本流。本流至關渡和基隆河匯流後,在淡水鎮油車口附近注入台灣海峽。主流長度(包括本流及大漢溪)為159公里。流域面積達2726平方公里,佔全台灣地區的7.6%。年平均流量66億立方公尺。年平均雨量2966公厘,大部份在五至十月間,只有基隆河例外,全年雨量分佈較為均勻。

  淡水河流域包括台北市全部,台北縣絕大部份,和部份基隆市、桃園縣、新竹市及宜蘭縣,為台灣地區政治經濟文,人口密集,工商發達。目前由於公共建設如污水下水道,垃圾處理場等均感嚴重不足,肇致環境污染嚴重,水域水質惡劣,頗為國人深切關注。